7月6日
记录:周宇鹏
上午:野外植物观察识别
路线:君子峰科考园区→农田→阔叶林山地→马尾松林→阔叶林山地→河流水生生境→农田→科考园区
今日我们组跟随李振基老师和其他老师沿着路线一起进行了植物观察学习。
在园区内的人工生境,见到了瓜蒌(栝楼)和水鬼蕉,据说瓜蒌夜晚开花后更适合进行采集,保护区外围的水鬼蕉是常见的栽培花卉,校园里也有分布。
图1 瓜蒌(栝楼) 图2 水鬼蕉
在农田生境,我们见到了菊科、禾本科、荨麻科、蓼科、苋科、豆科等野草,南瓜、丝瓜、玉米等作物。菊科植物野茼蒿,又叫革命菜,成熟后总状花序会成为类似蒲公英的样子。胜红蓟的花在成熟过程中从紫色变成白色。禾本科植物马唐、牛筋草(有两条扁扁的穗,根系发达的杂草)是作物田里常见杂草。荨麻科植物是苎麻珍蝶幼虫喜欢的寄主。豆科植物野大豆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蓼科植物有抱茎的叶鞘,苋科与蓼科亲缘关系近。旋花科植物三裂叶薯和十字花科植物美洲独行菜在田埂上生长。鬼针草的种子放大镜看顶端有三针,针有倒刺。一年蓬的小花五雄蕊,鸭跖草的花下面的花被片白色,左右蓝色,雄蕊长度还不一样。南瓜雌花有三雌蕊,三心皮,南瓜切下去看得到心皮发育成的果皮果肉。水生生境中的野慈姑花瓣比较大,有多数雄蕊,叶片箭形;水沟中还有水蓼。玉米顶生花序上的是雄花,腋生花序上的是雌花。崖豆藤属于豆科植物,豆科有蝶形花亚科、苏木亚科、含羞草亚科。
图2 南瓜 图4 苎麻珍蝶幼虫
进入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生境,林地里面的土壤剖面完整,顶层为壤土,松软,含铁较多所以偏红。林下多蕨类植物,无花,所看到的蕨类植物是孢子体。壳斗科植物是森林内的主要树种,包括甜槠、栲树。其它优势种还有樟,桂皮其实是樟科樟属植物里面肉桂一类植物的树皮。还看到了山茶科植物红皮糙果茶,茎实心的苦竹,镰羽瘤足蕨,叶片两两对生的草珊瑚,紫金牛科植物,杜鹃花科的鹿角杜鹃,叫声尖锐的黑丽宝岛蝉,往上长有块根的藤本植物菝葜,大的树冠具有邻避效应,青冈的树汁是蝴蝶、甲虫等昆虫所喜欢的,檫木的树皮好看,内部颜色偏紫色,白颈长尾雉和白鹇喜欢交让木和虎皮楠的果实,石楠,巨型藤本广东蛇葡萄,刺蛾,果实和树叶的味道都很好闻的山鸡椒,可以吃的蕨菜,在河边水生生境见到了眼子草和狐尾藻。
图5 李振基老师讲解植物知识 图6 给初遇的植物拍照
下午,跟随陈宇新老师和其他老师前往树林拉取乔木样方,学习了使用精密仪器全站仪确定样方,测量和记录了胸径1cm以上乔木的胸径、坐标并给乔木挂上编好号码的牌子。其中,胸径是指乔木树高1.3m处的直径。
图7 陈宇新老师讲解全站仪
在林子里的时间过得漫长悠悠,幽幽的林子里,时间流逝的速度变得慢慢悠悠。
7月7日
记录人:闫雨
今天上午我们继续了昨天的样方内树木的胸径和坐标测量以及物种调查,昨天测量并记录了本组负责样方内又划分的第一和第二个小样方,今天上午进行了第三个和第四个小样方的测量和调查。经过了昨天的工作,今天我们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时候熟练了很多,大家各司其职,逐渐默契,团队协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和齐心协力以及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于上午十点左右结束了样方内树木的所有调查。剩余一些时间,我们自发在附近进行了植物和昆虫的搜集来为制作植物和昆虫标本做准备。

图1 森林群落样方调查
今天下午我们先是用一点时间在实验室对上午和前两天采集到的植物和昆虫进行了标本制作。然后在短暂的休息之后,继续出发,跟随李振基老师去辨认及收集植物。一路上我们认识了许多种植物,如:各种野生猕猴桃、檵木、江南越桔、湖北海棠、野茉莉、罗浮锥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几种植物有:木兰科的厚朴,它可以被用作发汗中药;蔷薇属的金樱子,当地居民又叫它“糖罐子”,其花很香,成熟时,花托形成的果肉如糖一样甜,此外,它的果上有很多刺,因此采摘的时候要小心;油桐,可以将它榨成桐油,一般可以将它油漆在雨伞、桌面上,避免腐烂。除了植物,我们在路上也看到了很多其他有趣的东西,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亲近自然的乐趣。我们在路上看到了很多鸭子,还有很多昆虫,以及最后在返回途中还发现了一条被碾死的蛇。就此今日的任务结束,虽然我们小组收集了一大麻袋的植物,但仍未达到目标要求的数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图2 路遇可爱的鸭子
7月8日
记录人:赵辰宇
路线:
上午:君子峰保护区科考园区——田间小道——常绿阔叶林——竹林——君子峰保护区科考园区——田间小道——人工河渠河岸——田间小道——君子峰保护区科考园区。
下午:君子峰保护区科考园区——紫云村村路——常绿阔叶林山路——村路——常绿阔叶林公路——紫云村村路——君子峰保护区科考园区。
上午:
今天上午我们自行出发采集植物标本。基本过程是园区——通往睡美人山的小路——第一天跟随李振基老师走的通往山头的小路——沿着修路运料的骡子走的泥泞路盘旋而上——经过样方调查旁边的小路——穿过竹林——回到园区;休息整顿后时间尚早,再次出发:田间小道在水渠路口右转——沿着水渠采集样本——返回后往睡美人山方向前行采集——原路返回。
我们在园区大门口采集了胜红蓟;在田间路边采集到野胡萝卜个体;在通往山头的路上采集到杠板归(也有叫“扛板归”)和蓑草(也有写作“梭草”),杠板归是蓼科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攀援生长,有很多倒生皮刺,在采集的时候如果防护不到位很容易被刺伤,杠板归叶片形态多样,其中有绿色草质、穿叶而过的托叶鞘;组长周宇鹏饶有兴趣地给大家讲述了杠板归的命名缘由,说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疑似救无可救的人即将入葬,在丧葬路上一位智慧的人用这味植物入药救活了他,亲属及其本人就扛着棺材板而归,因此命名杠板归(或作“扛板归”),但是因为只是传说,加上植物名称或作“扛板归”或作“杠板归”所以这个可能只是故事,不太足以为信。在常绿阔叶林林下我们采集了狗脊、里白两种蕨类植物,其中狗脊具有硕大的瘤块状根茎,里白具有较为对称的一回羽片,但是囿于二者采集样品的孢子及孢子囊均未发育完全而导致样品并不适合用作标本;在经过样方地点回园区的竹林内我们采集到具有粉紫花朵的地菍,地菍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匍匐状小灌木,叶片倒卵形,是酸性土壤常见植物;在园区南面小桥下我们采集到飞蓬、野茼蒿两种植物,飞蓬是菊科飞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茼蒿则可以在饥荒年代作为野菜食用,有“革命菜”之称;整顿再出发,我们在田间道路边采集到酢浆草、牛筋草、马唐、一年蓬、鬼针草,其中鬼针草样品存在着花被飘零、种子脱落的问题,我们决定下午补采;在农人水稻田地头,我们采集到毛茛样品,毛茛是毛茛科毛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田沟旁和林缘路边湿草地;在准备回园区吃饭的时候,为了尽快向目标靠齐,我们抖擞精神在折返途中一连采集了车前草、瘦风轮草、飞扬草几种植物;为了完成本组定给自己的小目标,我们在园区内采集了蛇莓。另外,在采集植物标本样品的同时还在遇到相关昆虫时进行捕捉、用毒或必要时放生。
图1 地菍 图2 一年蓬
中午:午餐过后我们先在会议室进行了休息调整,之后前往实验室进行新采集植物的压制和已压制植物的换纸与烘干。
下午:
今天下午我们跟随李振基、黄黎晗、周晓平老师和五六七组同学沿路观察学习和采集植物标本样品。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先后采集了罗汉松、短叶水蜈蚣、油茶、乌药、星宿菜、剑叶耳草、狗尾草、轮叶蒲桃、蓝花参、乌蔹莓、朱砂根、薯莨、窄基红褐柃、秤星树、淡叶竹、糯米团、圆锥绣球、马兰、赤杨(桤木)、杜红花、白背叶、南蛇藤、紫珠、荚蒾、红腺悬钩子、半边莲、烟管头草、商陆、杉果、土荆芥、凤仙花、马尾松、侧柏、马鞭草、鱼腥草、一点红。在园区门口以及园区内我们分别又采集了西来稗和旱田草。其中,蓝花参是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它具有益气健脾、止咳祛痰功效,可以用于虚损劳伤,感冒咳嗽。秤星树则是由于其茎干上具有与秤杆上的标记相似的斑点而得名。糯米团则可以加入烹饪用以熬粥。商陆是超累积植物,对于镉和锰等具有特殊的富集性质,其根人参状,很难拔出。凤仙花花被可用于染色,民间常用其花瓣染指甲,其种子成熟时,种皮崩裂,种子掉出。鱼腥草可以用于烹调,也是一种超累积植物。
今天我们采集了很多植物,进程得到了极大的推进,总之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图3 第一组同学出发采集植物动物标本样品 图4 李振基老师讲述植物知识